图片
[1]
《登高》
唐・杜甫
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
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此诗四联皆对仗工稳,意境沉郁顿挫,被誉为“七律压卷之作”。首联以风、天、猿、渚、沙、鸟六种意象叠加,勾勒出萧瑟秋景;颔联“无边落木”与“不尽长江”形成时空交错的壮阔画面,暗含生命流逝与自然永恒的哲思。颈联“万里”“百年”从空间与时间维度深化漂泊孤寂之感,尾联“繁霜鬓”“浊酒杯”以细节收束,情感层层递进。全诗语言凝练,章法谨严,声律精密,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忧思熔铸于一体,展现了七律体裁的极致表现力。
[2]
《黄鹤楼》
唐・崔颢
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
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
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
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。
此诗打破传统七律对仗规范却自成气象。前两联以“黄鹤”三次复沓营造仙踪渺茫的时空感,后两联突转工整对仗,“晴川芳草”明丽之景与“日暮烟波”的苍茫愁思形成强烈反差。尾联“乡关何处”之问,将个体漂泊升华为人类永恒的乡愁母题。全诗虚实相生,古律交融,被严羽推为唐人七律之首,其突破格律束缚而浑然天成的境界,恰是盛唐气象的独特注解。
[3]
《锦瑟》
唐・李商隐
锦瑟无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华年。
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。
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。
此情可待成追忆?只是当时已惘然。
此诗以意象密码构建朦胧美学典范。四组典故“庄生梦蝶”“望帝啼鹃”“鲛人泣珠”“蓝田玉烟”,分别对应迷离、哀怨、凄美、虚幻四种意境,形成多维度情感投射。尾联“惘然”二字如重幕骤落,留下无尽怅惘。全诗对仗精工而意脉流动,典故层叠却情感贯通,其“无解而深美”的特质,展现了七律超越格律框架的深层抒情可能。
[4]
《无题》
唐・李商隐
相见时难别亦难,东风无力百花残。
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
晓镜但愁云鬓改,夜吟应觉月光寒。
蓬山此去无多路,青鸟殷勤为探看。
此诗开创“无题七律”的抒情范式。颔联“春蚕”“蜡炬”以生命意象写痴情,成为千古绝唱。颈联“晓镜”“夜吟”的时空对仗中暗藏容颜易老、孤寂彻骨的细腻体悟。尾联借仙道意象将绝望化为渺茫希望,形成“绝望中的坚持”这一独特情感张力。全诗比兴深婉,对仗似断实连,情感浓度突破格律限制,展现七律书写人类永恒情感的极致可能。
[5]
《蜀相》
唐・杜甫
丞相祠堂何处寻?锦官城外柏森森。
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。
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
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
此诗树立咏史七律的典范。颔联“自春色”“空好音”以乐景写哀,暗喻历史沧桑;颈联十四字浓缩诸葛亮一生功业,数字对仗中见史笔力度。尾联“泪满襟”将个体感怀升华为集体共鸣,形成跨越时空的情感爆破力。全诗叙议交融,用典如盐入水,沉郁顿挫的节奏与历史沉思高度契合,彰显七律承载宏大叙事的独特优势。
[6]
《西塞山怀古》
唐・刘禹锡
王濬楼船下益州,金陵王气黯然收。
千寻铁锁沉江底,一片降幡出石头。
人世几回伤往事,山形依旧枕寒流。
今逢四海为家日,故垒萧萧芦荻秋。
此诗以七律完成史诗性书写。前两联用“楼船”“铁锁”等意象再现晋灭吴之战,气势恢宏;后两联突转苍凉咏叹,“山形依旧”与“故垒萧萧”形成历史与自然的深邃对话。尾句以秋景收束,将讽喻之意隐于画面之中。全诗时空切换自如,咏史与讽今浑然一体,展现七律处理重大题材时举重若轻的艺术高度。
[7]
《咸阳城东楼》
唐・许浑
一上高城万里愁,蒹葭杨柳似汀洲。
溪云初起日沉阁,山雨欲来风满楼。
鸟下绿芜秦苑夕,蝉鸣黄叶汉宫秋。
行人莫问当年事,故国东来渭水流。
许浑此作以时空交响叩击历史沧桑,被推为七律圭臬。起笔“万里愁”如泼墨晕染,蒹葭杨柳的江南意象与关中实景错位叠加,暗藏漂泊之思。颔联“溪云日沉”“山雨风满”既是即景妙笔,又成时代隐喻,十四字凝缩盛衰征兆。颈联以“鸟下秦苑”“蝉鸣汉宫”构建时空蒙太奇,绿芜黄叶间秦砖汉瓦俱化秋声,对仗工巧如天造地设。尾联“渭水流”将千载兴亡收束于亘古奔流,得“言有尽而意无穷”之妙。全诗气象宏阔而肌理细密,虚实相生处尽显七律吞吐山河之力,颔联更以哲学化警句突破景物藩篱,终使此作屹立于晚唐七律之巅。
[8]
《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》
唐・柳宗元
城上高楼接大荒,海天愁思正茫茫。
惊风乱飐芙蓉水,密雨斜侵薜荔墙。
岭树重遮千里目,江流曲似九回肠。
共来百越文身地,犹自音书滞一乡。
此诗以精微物象暗藏天地悲慨,堪称七律典范。首联以“接大荒”拓开空间,“海天愁思”直贯全篇,奠定雄浑苍茫基调。颔联“惊风乱飐”“密雨斜侵”暗喻政治风暴,双关意象(芙蓉/薜荔喻君子)深合比兴传统。颈联“岭树重遮”写现实阻隔,“江流九曲”喻愁肠百转,空间折叠间显律诗章法之妙。尾联收束于“共来百越”的荒远与“音书滞留”的孤绝,将个人际遇与群体命运熔铸为历史回声。全诗八句四联严守平仄,颔颈二联对仗如青铜铸器般工稳,景语情语浑然交织,展现七律“沉郁顿挫”的巅峰气象。
[9]
《登金陵凤凰台》
唐・李白
凤凰台上凤凰游,凤去台空江自流。
吴宫花草埋幽径,晋代衣冠成古丘。
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鹭洲。
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使人愁。
此诗与崔颢《黄鹤楼》争胜,展现七律别样风神。首联三“凤”字破律而出,气韵流动;颔联浓缩六朝兴废,历史纵深与自然永恒形成对照;颈联“三山”“二水”对仗工丽而气象开阔;尾联化用陆贾“浮云蔽日”典故,将地理登临转为政治隐喻。全诗格高调响,在遵循法度与突破常规之间达到完美平衡,体现七律艺术的另一种可能。
[10]
《钱塘湖春行》
唐・白居易
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
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
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
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。
此诗代表七律的另一种美学范式。中二联“几处早莺”“谁家新燕”“乱花渐欲”“浅草才能”,通过不确定指涉与渐进式描写,展现春意的动态生长。尾联“行不足”的直抒胸臆,与“绿杨白沙”的鲜明画面相映成趣。全诗语言浅近而结构精巧,平仄流转如春水潺湲,证明七律既可承载深沉历史感,亦可完美表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瞬间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亲身经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